_DSC8391

 

前言:

常有人說「旅行」與「旅遊」是兩種不同的行為,那麼喜愛露營的人是否可以用「遊客」與「露客」這樣區分呢?答案是,可以的。因為露營這個行為不應該只是過度的旅遊常態,而應該將其塑造為生活的一部分,那麼透過野營的方式流露出最自然的個人生活風格,就是所謂「露客」的最大象徵。

 

上回提到,露營是因英國人 - 托馬斯·海勒姆·霍爾定(Thomas Hiram Holding)起頭,並風行全球的一種因長時間移動的需求,所出現的野營行為,然而隨著旅行的普遍化、輕鬆化、親子化,野營逐漸成了較為娛樂性的活動-「露營」,或是大型活動的統稱,例如「GQ城市野營嘉年華Urban Camping Festival」就是許多喜愛露營與戶外活動人士,每年所期盼的大型野營活動,雖然沒有真的住在活動場地,但活動內以吃、喝、玩、樂、品味配件、展演等不同維度的需求構築而成,使活動的趣味性不再只是單純地玩樂,獲取新知及認識好友的好場合。「遊客」多為在大型、熱鬧、新奇的活動氛圍內,塑造出參與感,在心裡產生對露營的濃濃興趣,並促使自己開始買了許多器具,約上三五好友,找個露營地駐釘紮營、烤肉、喝酒、享受自然與天倫,逐漸成了出遊的習慣或是特定節日的例行公事;「露客」則是前者未因三分鐘熱度而消失的人,將活動從例行公事轉為儀式,且不斷追求與自我個性、風格相符合的野營方式及短暫待在野外的日常。這是種對於活動認知,從外顯轉為內斂的昇華,亦可視為從好玩變成態度轉變。

 

_DSC8149

 

「旅行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看遍各地風景,而是一次持續、深沉而永久的機會,讓我們得以不斷發掘生活的真諦。」這句早已不知出處的名言,恰恰可以訴說方才轉變的意義。蛻變是變態的過程,它可以代表成長;行為的改變;價值的落差;意義的轉移等諸多現象,就是蛻下那由表及里的外表,逐漸認真地去了解、學習、增加經驗、傳承等,使旅行不再是空泛的行為,畢竟空泛的出遊只會讓你回到家時,只懷念著床褥與沙發,而非這次的回憶與場景。人們常說喜愛創作的人若沒有旅行,那麼就像沒有生命一樣,所以許多人都會以接觸當地與鏈結世界為由,出國旅行。對於旅行,中世紀的波斯詩人薩迪·設拉茲(Saadi Shirazi)則曾語重心長地說,「沒有知識的旅行者是一隻沒有翅膀的鳥。(A traveler without knowledge is a bird without wings.)」我認為他說的一點也沒錯,若對旅行的目的地無任何了解,也不知道該如何於當地度日,那麼一切經歷很有可能猶如耳邊風般,只記得些許片段。

 

_DSC8185

 

露客,不僅僅知道為何而去、選擇紮營地的原因,還會因目的及野外生活方式,尋找可以搭配的裝備前往,並以最符合個人特質的方式,挑選最能代表自己的顏色、材質、用具、配件、器皿等,即使是在郊外,也要選擇舒適、最像自己的樣子,來迎接脫離塵囂的日常,風格不是嘴巴說說,而是知行合一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-羅曼・羅蘭(Romain Rolland)對於形塑個人風格一事說到,「所謂風格就是一個人的靈魂。」正因如此,現代人每天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尋打造個人風格的方式,本次仍邀請到(公司名稱)角度生活設計工作室 的 運輸大叔 FazzyHam 發泡火腿 來跟我們一起聊聊,為什麼露營需要走向生活化、風格化。

 

_DSC8404

 

熊貝:以喜愛露營的人來說,若能將該次出遊所需的配備,以「功能性」為依據,來安排需要帶的物品清單,為什麼仍需要去塑造所謂的風格,或是尋求不一樣的配件來搭配或使用?

 

發泡火腿:換個角度講,我們不太用露營來形容戶外生活這件事,畢竟在最最最最一開始時,尼安德塔人也沒有說“古拉古拉阿巴巴”(翻譯:這週末我們去室內玩吧),對吧?那麼是什麼原因,讓我們離不開陽光曝曬的海灘邊、風雨泥濘山林裡、波濤洶湧的海浪之中,而讓大家口中的「GO OUT」,卻成了我們口中的「GO HOME」。我想,或許在是那份潛藏與心中的生活感,促使我們用生活角度去設計。一開始,僅是想讓我們在放空時,有聰明方便玩意兒,可以補救短暫退化的智商,但投入著手計畫後,應該是那份如同回家的氛圍,讓我們開始思考功能與風格並存的設計與需要(笑)我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嗎?我想應該沒有,沒有到了朋友家中第一句話會是「哇!你家怎麼會有風格佈置?」太多人會將風格化當做事種裝飾,而非生活必需,若它融入生活,那麼就不會把風格當作刻意呈現的佈置了。

 

S__296755265

熊貝:對於你來說,露營與野營之間,是否有著什麼樣的差異性?

 

發泡火腿:(笑)就是要不要付錢的差異!!!王爾德曾說過,「我們往往只欣賞自然,很少考慮與自然共生存。」,對於每個人對於喜好熱愛的強度,不盡相同。我想只要投身山林,能夠讓人舒壓與自在感,並融入其中去了解、去認識,那兩者就沒有差異了。

 

S__296509575

熊貝:那你又是怎麼看待「遊客」與「露客」之間的不同?

 

發泡火腿:還是一樣用「生活感」來解釋吧!我們在居家生活時候,可以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倫時光,也會招待朋友拜訪,也可以享受一個人深夜的沈浸時刻。在家裡待上一整天不出門也不會覺得累;反之,那個來家裡拜訪的朋友時間到了就會離開了。而每個在空間來來去去的人們都帶走了造訪那一刻的生活體驗,留下來與這個空間一起長時間生活的人,則會與這個空間產生出心靈上的連結,遊客與露客差異或許就在這裡。

 

_DSC8349

熊貝:塑造風格從來就不是個簡單的事情,發泡火腿認為要如何從露營中,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物件、配件與過程中的野趣?

 

發泡火腿:如同是西裝人,曾經到Savile Row St.的Huntsman & Sons訂製一套西裝並且搭配件無襯的背心,期待著走在台北街頭時有人會給你一個“我懂你”的奇妙眼神。其實找尋合適的設備本身就是一種樂趣,有時我們也會為了一樣小小地配件,而調整其他整套設備。呼應你一開時說的,一但開始追尋風格就是樂趣的開始。
 

S__296509576

 

熊貝:作為一位不斷觸碰與露營配件相關的風格設計師,你是如何看待「配件」這個看似可有可無物品?它的存在又擁有著什麼樣的價值與重量?

 

發泡火腿:這就是我們選擇投入生活設計這件事情!(笑)很多人的露營設備幾乎都是家庭設備的分身,單純要佈置一個吃飯的場域,就需要至少七八樣設備。面對設備的儲藏、搬運、陳設與清潔...等等,光用想的就知道很多人已經離戶外越來越遠。一個必備的設備搭上簡易地配件,可以使設備精簡且於使用上賦予新功能,同時保留甚至加上「風格」。只有小孩才會選擇,我們就是兩者都保留,想到這個點就覺得好爽,不是嗎!

 

猶如穿搭技巧,找出適合自己身材與氣質的打扮,才是最舒服的樣子,露營也是一樣,讓自己持續走在爽度的尖峰,所擁有的器具就該順手、順眼、順意,再一次透過Coco Chanel的話,來送給大家,「你只活一次,一定要活得有樂趣。(You live but once; you might as well be amusing.)」如果為了追尋流行過得憋手憋腳,還不如找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樂子開心一輩子,畢竟人生最應該先取悅的人就是「自我」。

 

 

圖片提供:角度生活設計工作室

arrow
arrow

    何熊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